工作室概况
 
当前位置: 龚鹰工作室>>工作室概况
 
 
龚鹰思政名师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将主要围绕“基础”课,展开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将教学探讨、课堂示范、教师培训、人才培养融为一体。以团队力量推进教学改革。旨在聚合我校“基础”课已有经验成果,围绕“信仰观”“海洋观”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引导力;将骨干教师培养和教研经验推广结合,彰显工作室辐射性。

一、工作室队伍

工作室团队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工作室共5名成员,5名青年教师学员。成员中包括1名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深厚扎实的实践经验。还包括5名青年教师,2名为本校马院教师,1名为东海科技学院教师,2名为浙江国际海运学院教师。

二、工作室特色

工作室所在学院坚持特色引领,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优良成果。从2010年起,学院把大学生信仰观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在“基础”课教学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的路径和方法。由团队成员参与,出版了《大学生信仰观教育读本》。同时,为贯彻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学院以思政课为海洋强国教育的阵地,以通识教育示范课为载体,提升学生海洋意识。由成员主编完成《国民海洋观》、《国民海洋意识研究》等专著,发表多篇论文。通过信仰观、海洋观进课堂,丰富和拓展了“基础”课的内容和渠道,强化了教学感染力。

工作室将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深挖海洋资源优势,把海洋意识教育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工作室的建设目标

多年来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小品表演等多种方法,大胆尝试、创新,逐步使学生对基础课的轻视与背离情绪转变为主动和乐于接受教育,在动态和创造中实现教学意图,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如下:

1、以创新教学理念为先导,突出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依据教材基本要求,分析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发展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教材实质,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根据“基础”课教学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创建“基础”课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学科发展和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研究授课对象和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通过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建“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课时和教学要求,考虑设计“学习与论坛”、“思考与辩论”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性课堂教学,营造既轻松活泼,又科学严谨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共同融入社会科学的探究之中。同时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寻找身边的最美”、“谁不说俺家乡好”、“社会公德拍拍拍”、“走在祖国的海岸线上”、“寻找海洋的历史人物”等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此外,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将海洋意识教育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价值观、海洋环境意识和海洋法律教育,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海洋生态道德和法治观念。

3、创新评价机制,改革评价方式,推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创新评价机制和改革评价方式,体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知识掌握程度评价与问题研究能力评价结合,理论水平评价与实践能力评价结合。在评价形式上,主要有实践活动表现、研究性报告、闭卷知识测试和开卷运用知识能力测试等。

通过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接受教学的新思维方式,并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开展科研活动,撰写发表一系列论文。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22
ICP备案号:
浙ICP备11048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