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

研究机构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正文

科研机构

2017年04月24日 09:00  点击:[]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大学基地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大学基地集全校之力量,目前有专任研究人员50余人,分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基地获得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批示。

       基地拥有研究用房近100平方米,图书资料100余册;下设海洋战略研究室、两岸关系研究室、海洋意识研究室和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室四个二级机构。基地以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为主线,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意识教育、海峡两岸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中心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中心,整合法学、高等教育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团结务实的研究队伍。目前拥有一大批专任研究人员和外聘专家。

    近年来,基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一年来先后省社科规划、省教育厅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纵向科研经费50余万元;在《浙江日报》、《思想理论导刊》、《海洋开发与管理》等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篇;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5部。基地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已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平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海洋大学“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浙江海洋大学“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是2012年6月16日获得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批准设立的,是全国第一个高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基地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要求每年完成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任务和活动,承担起“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的重任。基地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海洋类高校资源优势,在普及社会公众海洋知识、海洋文化的基础之上,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和海洋精神,推进公民尤其是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和社会公民的海洋意识。

自2006开始,我们就组建了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创新团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着力探索,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主要学术骨干的教学研究队伍,基本建成了具有人文社科特征的海洋意识教育研究创新平台。

在教学方面,建立“大学生海洋观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优秀教学创新团队。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结合海洋知识进行交叉研究;以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为使命,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构建教育体系研究;填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空白,通过渗透式教学与实践研究,摸索出一些经验,探索其可全面推广的价值。一是开设《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通识课程,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和国家海洋战略的时代要求,以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大学生海洋观念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海洋意识系统培养教育。二是启动海洋意识教育尔雅网络课程。借助尔雅网络教学平台,面向全国推出《海洋强国战略论》网络课程。全面推进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尔雅”网络课程建设,校内达到全覆盖,上线后可供全国400多高校资源共享,学生完成课程任务可算0.5学分,授予“海洋意识教育”结业证书。三是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四门课程进行系统的海洋知识渗透融合性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加强海洋历史观教育,唤起学生的使命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授课内容,加强海洋建设责任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加强海洋战略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加强海洋保护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能力。四门课程各有侧重、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地将海洋意识教育贯穿始终,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符合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时代要求。

在科研方面,建立“国民海洋意识研究创新团队”,2015年正式获学校第二批科研创新团队。自2008年以来承担了省部级、厅局级课题30多项,其中教育部课题1项,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1项,省规划课题10余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有50余篇,论著10余部;获厅局级以上奖励10余项。2012年由高建平、唐洪森两位教授编著出版了《国民海洋观》,章其真教授出版了《台湾海峡事务研究――2010》,2015年唐洪森教授出版了《登步三日》。

在海洋意识教育活动方面,成立师生两个海洋意识社团。2014年11月12日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海洋意识促进协会”成立。“海洋意识促进协会”是响应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要求加强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号召,依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的国家级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旨在发挥学校海洋特色,推广海洋文化,促进师生海洋意识形成和提高而建立的校级文化社团。浙江海洋大学海洋意识促进协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使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海洋意识教育教学资源和质量得到提升。2015年11月浙江海洋学院教职工海洋意识研究协会成立,旨在探讨海洋文化,宣传与推广海洋意识,繁荣学校海洋文化,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学校海洋特色文化的发展。两大协会在完成国家海洋局的常规活动任务室外,还创立、组织几大品牌活动,一是举办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海洋诗歌节,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已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效应。二是举办“里斯本丸”号纪念活动。2012年、2015年10月2日先后举办“里斯本丸”号盟军士兵沉船遇难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活动,得到了舟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舟山市档案局(史志办)和社会人士的支持。尤其是来自香港的沈健先生,他不仅不远千里亲自来参加此次纪念活动,同时,他还带来了英国香港领事馆、皇家英国退伍军人协会(中国香港分会)、香港里斯本丸协会、黄埔军校慈善有限公司等机构的纪念花环,使“里斯本丸”号的纪念活动得以薪火相传,也使我校的大学生受到了国际主义的教育。2016年12月,举办纪念舟山人民拯救“里斯本丸”二战盟军将士事件交流座谈会。三是连续第几年年组织学生下海岛开展海岛海洋意识宣传与调研活动。至今足迹已经遍布虾峙岛、桃花岛和六横岛等岛屿,并形成相关相关调研报告若干篇。另外,海洋意识现场创意展示大赛和海洋故事会两大新的品牌活动正在策划当中。

2016年下半年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后,基地更是着力通过教学科研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将海洋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来推动学校海洋意识教育。以“提升海洋意识、落实海洋战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海洋意识教育渗透融合的实效性为目标,打造“理念教育——实践教育——社会服务”的模式,形成了一个理念、两支队伍、三个平台、四个主体、五个抓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体系。

 

 

 

 

关闭